• 难忘的记忆

    2015-01-27 12:24:09

“天下第一汤”的公安风云(之五)

难忘的记忆

  张念炜 通讯员 王子明

13岁时,这个穷苦的孩子才走进了学校,开始读一年级。18岁时,他走出了大山,当上了一名铁道兵。38岁那年,他脱下军装又换上笔挺的警服,跻身安宁县公安队伍,延续着幼小时立下的报效国家和服务百姓的信念。近日,我们在安宁听退休老民警伍军羽讲述了那段光荣岁月。

 

村里来了“狗腿子”

寒风凛冽的深冬,冷风穿透破旧房屋的大洞小隙,肆意席卷着家徒四壁的旧草房。寒风中,随着一阵叮咚作响的砸门声,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的乡保长带着两个狗腿子,持枪闯进狮子堡村一家佃户的家里。

“老伍家家里的,你家的租子该交了,我们今天是来收租子的。”乡保长趾高气扬地说明来意。

“保长大人,今年咱们这里春旱夏涝,老天不帮忙,收成不好。我们孤儿寡母的实在交不出来呀,您就再通融一段时间吧……”妇人哀求着。

“交不出来?好,把这个妇人给我带走。”随着乡保长的一声令下,两个狗腿子抓起妇人就往门外走。当时,在家中排行最小的7岁男孩抱住母亲的大腿不肯松手。一个狗腿子拿着枪托猛地向孩子身上砸去,另一个狗腿子飞起一脚,将小男孩儿踹出了五六米开外,然后扬长而去……

幼年时的这段往事,在1941年出生的伍军羽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7岁时,他就立志长大后当兵,扛枪保护穷苦人。

 

参与铁路建设

“我是穷苦孩子出身,13岁时才走进了学校。穷苦人家的孩子能上学不容易,所以那时学习特别用功,老师也很喜欢我。后来之所以去当兵,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呢。”

见到73岁的伍军羽时,他还穿着那身笔挺的军装。说起当年的往事,老人的眼里炯炯有神——

那个时候,征兵分春季征兵和冬季征兵。在伍军羽18岁那年春季征兵时,他背着母亲偷着报了名,却因为身体瘦弱,体检没能通过。但在冬季征兵时,他又倔强地报了名,这次他通过了。但是,母亲知道后却不同意。伍军羽向母亲提起了7岁时发生的那件事情,母亲终于点了点头。

在当了一年的通信员后,1961年组织上送他到湖南学习汽车修理。1962年回来后,他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为了考验他,组织上把他调到了炊事班一干就是四年,他也连续四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5年提干时,伍军羽当了代理排长。随后,部队搬迁到安宁县温泉镇开始修建成昆铁路。随后的贵昆铁路、湘渝铁路、京通铁路的建设他都参与了。“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整天满脸灰尘,满身泥浆。但想到能参与国家建设,大家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直到1979年我转业到安宁县公安局内保股工作前,曾先后参与了国家四条铁路的建设。”说这话时,伍军羽很自豪。

 

热情帮忙解纠纷

1982年初,伍军羽从安宁县公安局内保股调到温泉派出所担任副指导员,负责整顿温泉片区的经营秩序。整顿规范经营秩序,就要了解掌握群众的诉求和困难,伍军羽带着民警走村入户,了解群众困难。

珍泉村村民杨启华家中有5个孩子,还有年迈的老人,当时家庭非常困难。“老伍,你看我家的情况,能不能帮着办个‘农转非’呢?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过些。”“老杨,我们整顿经营秩序,不是不让搞经营了,只是让经营秩序更规范。你的难处和想法,我会向组织上汇报。”伍军羽开导着老杨。半月后,当老杨家的“农转非”名额批下来时,杨启华被感动得老泪纵横。

渡船村村民李某开拖拉机时,不小心在温泉镇上刮碰到了另外一个村民。虽然只是小刮碰,但那个村民非要李某赔偿。两人争执不下,正巧被伍军羽遇到,就将两人喊到了派出所里谈心。“大家都是乡亲,也没有造成伤害就要赔偿,其他乡亲们会怎么看呢?”经过一番劝说,两个人的纠纷化解了。

“老百姓是最朴实的,你帮他做点儿事情,他会拿心对你。所以,我们跟老百姓相处得非常好,警民关系也很融洽。”提起往事,伍军羽仍很怀念那个大家彼此信任的年代。


发挥余热传真情

在基层待了半年后,伍军羽又被调回了局机关,担任政工科副科长,负责基层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八街镇的社会主义教育。

“做思想教育工作不是件容易事,既要把握国家大政方针,还要将国家的方针政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家接受,所以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就这样,在政工科一待就是十几年,直到1997年退休。”

伍军羽说,或许是幼年时那段艰辛难忘的经历,也或许是政工干部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退休后的他依然笔耕不辍,关心着公安队伍的建设。至今,已将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整理出27大本厚厚的警示教育资料,并用多年的积蓄自费出版了5册《红色一号》警示教育图书,送给安宁市公安局作为教育年轻民警的教育素材。

“我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才从穷山恶水的大山里走出来的,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今天幸福的生活。热爱和拥护党的领导,宣扬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教育好年轻一代,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伍军羽的言语间,充满了对年轻民警的关怀和殷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