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俊:真情处处暖民心
2015-01-27 12:25:35
陈 俊:真情处处暖民心
通讯员 韦延丽
正值元旦,退居二线的民警少了单位的电话、文件,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在这样的午后,在茶香萦绕的慢时光里,我听了一位老民警的故事。老大哥名叫陈俊,退休前是广南县公安局纪委书记、交警大队教导员。他的故事,就在品茶闲聊的时光中流淌开去。他调解纠纷、为人处事的“温情四招”,让人感到那样温馨、温暖。
第一招:以情感人巧化纠纷
“这情是与群众的感情,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这样,群众才会支持、配合你的工作。”陈俊讲起了2007年发生在珠街的一起交通纠纷。
当时,陈俊得知这起交通纠纷时,双方已分别召集了几十号人,准备拼个你死我活。原来,花季少女小唐突然从乘坐的面包车中甩出身亡。小唐的亲人认为她是坐在直行的面包车里被甩出的,一定是驾驶员及乘客对她做了什么才导致身亡,驾驶员该承担全部责任;而驾驶员认为,小唐是自己开车门跳车自杀,车上的乘车人也能证明,他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在这起纠纷中,前3次调解均未成功。陈俊单独找到驾驶员方的代表倪某。陈俊跟他谈起了感情,谈起倪家两年前摊上的一起案子……倪某听后深有感触,愿意听从陈俊的调解,赔偿唐家相关费用8万余元。
第二招:以心交心群众信任
陈俊不是那洒镇人,只是小时候跟随父母在那洒读过书。可在那洒人的心里,陈俊不只是那洒人,还是那洒人心目中的110。
几年前冬天的一个凌晨,陈俊在睡梦中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他所乘坐的班车途中翻车,乘客有死有伤。陈俊连夜组织警力赶往现场,并通知离事发地近的派出所、乡政府相关人员前往救援。这时他才知道,当事人没有报警就先打了他的电话,可见群众对他的信任。
那场事故导致2死、20多人受伤。忙完事故救援后,陈俊才找到报警人,陈俊确实不认识他,不明白他为啥会有自己的电话。报警人说自己是那洒人,虽然不认识陈俊,但听说过陈俊;他们一起在广东、浙江一带打工的那洒人都知道陈俊,知道他做事认真、负责、热心,所以都存有他的电话。这话原本陈俊不信,可在那洒处理那次交通事故时他信了。
第三招:和风细雨温润人心
陈俊在交警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期间组织调解了3000余起纠纷,很多纠纷是调解多次才成功的。而他,也通过调解认识了一大批人,如今即便已退居二线,也常接到肇事双方要求他出面调解的电话。
2005年正月,群众李某买了一张小客车从广东开回家过年。来到富宁时,尚未拿到驾照的李某从表姐夫手中接过了方向盘,后来车辆侧翻,造成一死两重伤。事发后,李让表姐夫顶包,直到其表姐夫知道车祸已致人死亡时才说出实情。
当陈俊将李某送进看守所时,李某突然拉着他哭起来,说他要是坐牢的话,这一辈子就翻不了身,他带去外省打工的100余人的工钱及老板欠的工钱也就打水漂了,更别说赔偿死伤者的几十万元费用。李某的话深深烙进了陈俊心里,通过调查,他多方汇报,为李某争取取保候审后判了缓刑。
没想到,7年后,已不在交警队工作的陈俊突然接到了李某的电话。李某说他已赔清了事故伤者、死者的40余万费用,又赚了点小钱,要请陈俊及交警队的民警吃顿便饭,以表他多年来装在心中的感激之情。陈俊感慨:“只要事事为老百姓考虑,老百姓心中自然会装着警察。”
第四招:以身作则风清气正
在任交警队教导员期间,陈俊常教育民警要处处为群众考虑,对于违反交通法规的要一碗水端平,更不要去贪图身外之财。
1995年至1997年,八宝交警队设立了一个集住宿、餐饮为一体的驾驶员服务点。小王姑娘便是队上聘请的服务员之一,小王当时的工资很低,每月仅150元,但工作很繁忙,一天要迎来送往几十批到服务点就餐的驾驶员。一天中午,小王在打扫卫生时意地捡到一个钱包,二话没说就给当时担任中队长的陈俊打电话。陈俊急忙带了两个民警前来,经清点钱包内共有现金76000余元。
失主是行至富宁买水时才发现钱包丢失的,丢失的钱是朋友委托他帮买家庭影院的钱。失主原以为服务点就餐的人那么多,丢失的钱是无论如何找不到了。因此,当陈俊将钱包交给失主时,失主二话没说,从包里抽了一把钱就往小王手里塞。可小王坚决不要,说:“领导(陈俊)平常就教育我们,说捡了钱就要还人家。虽然这钱能建我家的一幢房子,但我还是不能要。”这话,说得失主眼睛红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