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华在押人员“健康”的调剂师
2015-02-11 15:46:44
王俊华在押人员“健康”的调剂师
通讯员 杨汉申
她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她却保障了上百余名在押人员的身心健康;入警才2年,但却不断收到出所人员的感谢信。她叫王俊华,是龙陵县公安局看守所狱医。
在我眼中,他们是病人
“王俊华工作敬业,监管工作体贴入微,在押人员都愿意和她聊天。”女民警秦子茜这样评价王俊华。
2013年底,由于冷空气来得特别早,流行性感冒开始在监室蔓延,连部分民警也都受到流感的感染。王俊华延长工作时间,坚持每天对监室消毒和巡诊,把患病在押人员进行隔离治疗。那段时间,她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0小时。
由于关押量大,监室拥挤,许多在押人员担心被传染,纷纷要求调换监室。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王俊华不但坚持切脉问诊不戴口罩,而且还近距离对在押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许多同事劝她做好自身防护。她说,戴口罩有的在押人员会误认他们被歧视。不戴口罩虽然增加了传染的风险,但却拉近了与在押人员的距离。
在王俊华的努力下,那年的流感得到了及时遏制,监所也因此杜绝了大面积卫生事件的发生。
“即使欺骗全世界,我也不会欺骗你”
王俊华说:“对于在押人员来说,心病要远比身体病痛更痛苦,作为狱医,既要医好他们的身体病痛,更要治好他们的心理疾病。”为了这句承诺,王俊华对分管监室在押人员付出了亲人般的关怀。
在押人员王某来自四川大凉山,刚入所时,王某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入所不到半年,王某的血压就急剧上升,一审宣判死刑后,王某开始出现心律不齐等症状。经过诊断,王俊华认为导致王某患高血压的病因是由于惧怕承担法律后果,一审判决结果与其想象结果出入较大所至。找到病根后,王俊华三天两头找王某谈话,疏导王某心理症结,督促王某按时服药。
起初,王某利用说假话,丢弃药品等手段拒绝治疗。为根除王某心病,王俊华将王某叫到医务室座谈,她说,“担当是男子汉的品德,既然触犯了刑律,就要敢于面对。再说,一审判绝不是终身裁决,只要主动交代犯罪,争取立功表现,二审改判还有希望。”一席话说得王某泪流满面。临进监室时,他向王俊华保证:“即使欺骗全世界,我也不会欺骗你。”
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做人要认真,做事要踏实。”这是王俊华的工作法则。一次,一名郭姓女性在押人员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由于深度昏迷,郭某丧失理智,情绪一度波动。为控制郭某的情绪,王俊华与同事紧紧将郭某紧抱在怀中,一抱就是三个多小时。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许多被王俊华护理过的在押人员都美称王俊华“心地善良”、“温暖天使”。在押人员张某因吸毒患上了艾滋病,一审宣判死刑后,开始心事重重,为让张某放下包袱,王俊华监督张某按时服药,多次与张某谈心,鼓励张某精彩走完最后人生路。由于张某病入膏肓,身体免疫功能减退,王俊华多次陪张某到医院就治。深受感动的张某逢人便说:“很多人见了我们连躲都来不及,只有王医生一直对我们不离不弃。”
王俊华爱岗敬业赢得了许多在押人员的尊敬。出所人员樊中林送达监狱服刑后,给王俊华写来了一封包含深情的感谢信:“入所以来,你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认识你后我知道什么叫善良……我生病时,是你给我倒水拿药,给我端来可口饭菜。那一刻,我的泪水差点就流了出来……”
龙陵县公安局副局长杨家万说:“王俊华不但医治在押人员身体病痛,而且将心理疏导贯穿狱医工作始终,她在押人员身心健康的调剂师啊。”
�����������,其他人不擅长开锁,在盗窃第一家居民时没打开门锁,在盗窃第二家居民时,居然将钥匙都拧断在锁孔里。就在几个嫌疑人沮丧不已、准备“收工”时,民警突然出现,将其一网打尽。经过审讯,成功破获了一批入室盗窃案。
查获藏毒嫌疑人
在“全国百城禁毒会战”中,邱光龙和中队民警采用辖区守点的办法,在时尚家园小区捣毁了1个新型毒品窝点,查获嫌疑人4名,缴获冰毒40克。根据吸毒人员举报,在青龙村旅社查获了1名非法持有毒品的嫌疑人,缴获毒品1466克。在分局安排下,邱光龙和民警在西双版纳机场,还查获了7名体内藏毒嫌疑人。
在盘龙分局组织开展的打防突出刑事犯罪工作中,邱光龙带领刑侦中队民警主动出击,积极破案,获得了分局的通报表扬。2014年以来,邱光龙和中队民警完成刑事拘留123人、逮捕90人,缴获各类毒品13公斤,追回被盗机动车11辆,全年打处数排在盘龙分局第二名。
从警17年来,邱光龙先后在盘龙分局特警队、巡警队、茨坝派出所工作,2010年调至青龙派出所刑侦中队。因为工作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连续3年受到盘龙分局嘉奖,被评为优秀民警;2010年被昆明市公安局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