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打造农村“平安路”

    2015-02-11 15:53:52

大理打造农村“平安路”

人民公安报记者      通讯员 杨建龙

岁末年关,弥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徐建荣一行又翻越两座大山,穿过5个寨子,来到高寒山区深处的牛街彝族乡,为乡里群众送去交通安全知识新年挂历和交通安全读本。

大理州12个县市像弥渡这样有着“九山一坝”之称的地方不在少数,大山一座挨着一座,山区面积占到了84%,有些村镇不通公路,出行只能骑摩托车,只能靠骡马运输,从县城交警大队到最远的村镇,来回一趟就要一个星期。像民警徐建荣一样,各县交警大队的民警靠自己的一双腿,翻山越岭,进村入寨,把交通安全读本、交通警示教育片、交通安全平安歌谣送到群众身边,为农村群众出行送去安全经,用双腿“走”出了农村的交通平安。2014年全州110个乡镇未发生一起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与前一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0%55%,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取得明显成效。

                      

奔走村寨传“安全经”  

“出家门,路边走,骑摩托,看标志,开车切莫玩手机……”“平安出行第一条,交通法规要记牢,一年天数365,平平安安最重要……”19日,弥渡交警大队民警潘乾兴带人走了3个多小时,赶到新街镇大马房村,给村民送来新录制的《交通法规是个宝》、《找爸爸》等花灯节目光盘,以及支队编写的《大理州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读本》宣传资料,村里百姓都说民警送经来的是“安全经”。中午,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这些“安全经”又通过喇叭传到家家户户,警示群众在岁末年关平安出行,安全驾车。

大喇叭响起来,安全经传出去。“平时,我们利用农村交通安全广播站和‘村村通’工程,分期、分主题制作交通安全政策法规,同时把《云南省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广播宣传手册》的内容,用大喇叭送给村里群众,送给交通参与者。民警还针对发生在农村地区的重大交通事故,及时把典型案例,结合民族文化编小品、快板、溜顺口等节目,深受村民的喜爱。”大理州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王燕珩介绍说。

“每次看到民警进村时一身的泥土,看到他们为交通安全奔走于村寨之间,我都打心里敬佩。”牛街彝族乡的普大爷向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假日庆典送“平安符”

“走”字里面有文章,在大理这样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有像三月街、绕三灵、栽秧会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往往都给交通安全管理带来隐患。交警部门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以及地方民族庆典日时,交警们都要集体上岗,走山村、入村镇,为群众送上“平安符”。

每到岁末年关,正是当地家家户户宴请吃“杀猪饭”的时候,民警结合各地少数民族风俗,都要走进民族村寨中,把交通安全宣传搬到餐桌上,挪到村民家,警示大家喝了酒就不能动车,从源头杜绝交通事故发生。节假日期间,各地交通安全宣传小分队深入辖区乡镇,通过交通安全宣传车滚动播放交通安全宣传视频和标语,车上小喇叭反复广播安全行车、文明驾驶交通安全知识。在乡镇沿线的墙面上、路灯杆等醒目地方,都能看到交警打出的 “开车超速、谋财害命”、“酒后驾驶,害人害己”等安全提示。在民族村寨的一些婚宴场所,交警还把交通安全宣传送到餐桌上,提醒群众“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交通违法敲“警世钟”

交警部门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节庆假日等时节,都要组成宣传小分队深入村寨,走进农家,把本辖区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重大违法行为、以及在电视、媒体上曝光的违法行为刻成光盘,在集中场所播放给群众观看,及时向农村交通参与者敲响“警世钟”。

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王燕珩向记者介绍:“大理是少数民族自治州,我们专门挑选了一批会讲白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语言的民警,让他们加入到宣传小分队的队伍中,通过‘双语’进行宣传,让少数民族群众看得懂、乐意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警示。”交警平时进村就讲“安全经”、送“平安符”,驾驶人员违反了交通法规就敲“警世钟”,现在只要出门,只要开车上路,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全”二字。

115日,这天正值祥云县祥城镇赶街日,在祥城镇文化广场上,一块大型LED显示频上反复播放着2014年一年发生在全县的数起交通事故,以及被媒体报道的交通安全事故新闻,当一名交通参与者从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车辆时,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他说交警通过这样的形式警示驾驶人,效果好,影响广,并表示以后一定要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做到文明出行,安全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