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之我见
2015-03-03 09:31:22
关爱留守儿童之我见
昌宁县公安局 段晓东 马 宁
近年来,随着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居民外出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社区留守青少年儿童人数也在攀升,这些孩子离开父母的管护,引发了诸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笔者作为华侨社区民警,对该社区的留守青少年儿童现状做了调查,提出以下浅见。
华侨社区前身为柯街华侨农场,于1979年为安置越南归难侨而成立。2009年7月改制为社区。2014年末,有居民1283户3488人,其中归侨侨眷1012户2960人,占总人口的84.8%。16周岁以下青少年儿童有 312 人,其中属于留守的青少年儿童有69人。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家庭中,属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67名,占留守人总数的97%;属于寄养在亲戚家监护的有2名,占留守人总数的3%。在校的留守儿童中,有70%的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很辛苦,自己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存在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打游戏、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地监护人的年龄较大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过于对留守儿童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孩子是未来社区经济发展,建设新社区的生力军,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社区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社区社会的良性发展。
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关键,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各社区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政府及社会方面,要建立健全全社会齐抓共管机制。通过媒体来加强社会各界对社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同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诸多领域,逐步形成政府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专门建立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有专门人员经常性地与留守学生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社区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地务工就业,不断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场所,为留守儿童提供健身、娱乐、学习的场地和平台,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