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宣传“大片”的“三利三弊”
2015-03-03 09:31:39
公安宣传“大片”的“三利三弊”
开远市公安局 李 严
近年来,全国多地公安机关用现代摄影和影像处理技术,陆续拍摄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视觉震撼力强的宣传图片,多层次、多角度、多景别展现了新社会条件下的公安工作,塑造了新时期公安队伍与民警的新现象、新风貌、新实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多家网络媒体都一致惊呼这类宣传图片近似或堪比“大片”。虽然作为新生事物的公安宣传“大片”社会反响相对较好,但是作为公安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要保持清醒头脑对“大片”务必持谨慎态度,结合实际客观其分析利弊,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运用得当,发挥其效,服务警队。
一、公安宣传“大片”的有利之处
笔者认为,拍摄这类宣传“大片”对于宣传公安工作及公安队伍有三点有利之处:
一是与时俱进宣传公安工作。这类宣传“大片”,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再是传统宣传图片取材“政治化”,构图“模式化”,色调“单一化”。较好保证了宣传的面上“宽度”和受众基数的“厚度”。
二是全新视角展现队伍风貌。新图片主要以民警的实际工作、战斗、生活为主基调,强调民警作为普通人艺术形象的出现,更加“接地气”,更加利于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接受与喜爱。
三是结合实际提振精神士气。这些拍摄的图片虽然艺术性强,但是它们根植和来源于基层民警的实际工作生活,除了后期的影像技术处理外,整个创作极为“接地气”。
二、公安宣传“大片”的弊端所在
凡事有利有弊,公安宣传“大片”也不会例外。在缺乏有效的组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规范、正确的立意、优质的摄制、严格的审核情况下,一样会暴露出弊病。笔者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片”可能会存在三点弊端:
一是容易滋生队伍的骄娇“二气”。 “大片”画面中,民警个个装备精良,虎虎生威,给人一种“嗷嗷叫”的气势,只顾场面感觉宏大,各种光影效果、POSE特技广泛运用上片;只管武器装备抢眼,新配备的武器、装备、特种车辆,根本不考虑保密因素全部上镜。给公安队伍带来的就是现实与片中虚幻角色的认知错位,就是盲目的跟风追随,就是群体与个体的自我感觉良好,就是队伍表面的浮华与虚荣,就是自我定位的迷漫和盲目的自信与自大。随之带来就是骄傲自满情绪的产生。
二是容易暴露队伍实战能力。 “大片”中却对公安机关每每强调的“保密”二字未见任何体现或落实,暴露队伍实力的倾向性问题较突出。
三是容易积攒舆论“负能量”。随着宣传“大片”拍摄数量越来越多,社会与群众接受的宣传图片信息量也会呈几何级数递增。一旦在实际警务活动中由于公安机关自身能力水平的因素或是外部某些不可抗拒原因,造成了侦查失败、行动失利、服务不到位,抑或是由于个别民警的乱执法、乱办案、乱作为,极有可能导致部分社会群众由于心理的失望或期待得不到满足而对公安部门不认可、不理解、不支持,滋生出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过激言语甚至是过激行为。
三、对公安宣传“大片”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宣传“大片”选题、制作、发布等环节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减少“工作后遗症”与矛盾冲突。公安部层面要从全局与战略的高度,对宣传“大片”的指导思想、策划酝酿、摄影制作、图片发布、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方向性和概括性的指导与规范。
(二)强化宣传纪律,规范制作运行。强化对宣传民警的教育。建立宣传“大片”联合督查机制,重点要对“大片”选题立意、构图内容、成品效果、发布方式是否依法依规开展推进,是否有泄密风险与不当言论画面等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发现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对于直接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严肃惩处。三是落实逐级审批制度。宣传“大片”送审稿形成后,要由政工、纪委、督察三部门负责人检查认可后联名签字上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