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义的枪声

    2015-03-17 10:17:40

正义的枪声

  张念炜 通讯员  

1956年,18岁的金永祥从警,在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盘龙路派出所(今金碧派出所)做了一名普通民警。1998年退休时,他是盘龙分局的政委。数十年的从警生涯,使他即便在退休后依然念念不忘公安工作的发展。

初冬的昆明,阳光依然温暖而明丽。在盘龙分局八楼的会议室里,鬓发斑白的金永祥望着玻璃窗外的一城阳光,心绪悠悠,又回到了他的青葱年代……

 

往事不堪回首

盘龙区是昆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以繁荣的商业区而著称。民国时期,警察一、五分局辖区是昆明市的两个商业区,六、八分局辖区则是处于城郊结合部状态,仅有拓东路、环城东路、太和街、吴井桥、穿金路等几条街道。

金永祥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处在中国最动乱的时代,目睹了昆明遭受的蹂躏——

“当时,国民党政府对人民施以血腥的镇压和奴役,在两个商业区内,军、警、宪、特机关遍布期间,在云津市场开设官娼‘集园’,官僚、资本家相互勾结,狼狈为奸、鱼肉人民;官盗、警偷为虎作伥,坐地分赃,流氓盗贼,划地为营,各霸一方;南强、祥云‘二街’,近日、顺城‘两里’等贫民区,病妓、游乞、烟民成群,街头常有‘冻死骨’,市井所见,满目疮痍。”

在金永祥的记忆里,旧盘龙已经是病入膏肓。

两个城郊警察分局辖区里人烟稀少,可耕农田有限,大部分是一片荒原、坟地,污水塘比比皆是,一派荒凉景象。当时,民间流传一首歌谣:“大街小巷乞丐多,饿殍遍地难插脚,烟毒满街吸者众,妓女白昼把人拖,特务土匪大流氓,明抢暗偷又掠夺,有条(金条)有理钱第一,无法无天命难活。”

这首歌谣,是当时昆明市贫穷落后的真实写照和旧盘龙的缩影,所以到现在金永祥还能清晰记得。

 

参加昆明保卫战

云南起义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气势磅礴的解放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国,国民党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民党大批军、警、宪、特机关和军政人员溃退昆明,妄图把云南作为其最后的“反共基地”,将本已极度贫弱的昆明推入灾难迭起的深渊,社会治安恶化程度无以复加。

当时,官僚、资本家乘机大肆盘剥人民,囤集居奇,买空卖空,使物价一日数变,“国币”贬值。国民党政府为挽救经济崩溃危机,三变币制,市场形成多种货币流通,通货膨胀,造成中、小工商业者纷纷倒闭,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民愤四起。

金永祥介绍,那时,昆明相继爆发了“反美抗日”、“反饥饿、反迫害”运动。19492月,在南屏街发生的“金融风潮”中,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施以血腥镇压,当场枪杀了担心金圆券贬值而要求兑换的无辜群众21名,惨不忍睹。

1949129日,云南和平起义,昆明市警察局率部响应,警察一、五、六、八分局全体官警遵照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命令,配合起义部队担负肃特、备战、维护治安三项任务。

1216日,盘踞在昆明郊县的国民党第8军、26军向昆明市区发起疯狂反扑,妄图挽回其灭亡的命运。昆明人民和起义军警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并肩战斗,英勇展开了“昆明保卫战”。

 

开展基础业务建设

“战事集中于昆明东、南、北三方,军、警、民团结协作,沿环城东路及市内主要路口砌沙包、挖暗堡,构筑防御工事,以阻击来自呈贡、金殿方向之敌。保卫战期间,地处前沿阵地的六、八分局,抽调官警进入阵地,与敌军交火;市内的一、五分局官警,一律停止休假,荷枪实弹,全部进入防线,夜以继日,准备巷战;各分局所辖的清洁队,组成担架队,担负救护任务。”

金永祥说,18日至20日,战事进入高潮,战斗异常激烈,军、警、民顽强抵抗,未失一寸土地,市民免遭蹂躏。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日夜兼程入滇,滇桂黔边区游击纵队驰援昆明,敌军久攻不下,又恐腹背遭击,便于拂晓前狼狈退却南逃,昆明保卫战至此结束。

随后的21日、23日和29日,穷凶极恶的蒋介石集团三次派遣飞机轰炸昆明,市郊五里多乡死伤市民、农民20余人及炸毁一些民房、农舍。起义官警坚守岗位,维持秩序,疏散群众及协助处理善后。

19502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31日宣布军事管制,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当局对云南的统治。37日,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代表接管昆明市警察局及其所属机构;任命今盘龙区内一、五、六、八分局成立,当时四个分局的分局长是孟端凯、潘春霖、于学民和徐光明。”

1950年年底,昆明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公安八分局,并入二分局;1951年进行第二次区划调整,撤销六分局并入五分局。至此,盘龙区内含公安一、五分局。

金永祥介绍,由于昆明市是全国最后解放的城市之一,国内外反动势力盘根错节。人民公安机关成立后,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改造旧警察机构的同时,开展干警队伍建设与公安基础业务建设,承担起镇压反革命分子、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实施治安行政管理等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