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见茶

    2015-03-24 13:50:48

遇见茶

昭阳区森林公安局 龚梅松

几年前,一次随同学去一茶楼喝茶,品茗间,看到茶艺师小姐芊芊玉手舞弄着茶盏,一招一式,婉约成韵,甚是优雅、宁静。

自己从不喝茶,更不懂茶,就这一次遇见,便喜欢上了茶。

家里前些年有同学送的茶,本来有好多,因为不喝、闲置可惜,送出去了好些。回到家,翻箱倒柜地找,已所剩无几。幸好有俩铁杆的同学在产茶区,有求必应,一个还经营着茶庄,为我爱茶提供了近水得月的条件。

从此,自己在家备了一套茶具,浏览一些关于茶的书,学一点关于茶的知识。闲时也学着舞弄茶具泡泡茶,认真感悟每一种茶的性格特性,把不同的茶比对着泡,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琢磨着如何能泡出好味道的茶,怎样能将每一款茶表现到最佳——慢慢悟出茶道中的一二、茶艺中的二、三。

周末闲暇,总要去茶楼坐坐,和年轻的茶艺师们聊聊茶,把茶喝到无味、喝到心境像茶汤一样透亮,才肯离开。

一次与同事去他一朋友的茶楼喝茶,年轻的女老板泡出的茶和她清新的气质大相径庭,又浓又酽、又苦又涩,实在难以下咽。便不顾班门弄斧之嫌,自荐泡茶。喝惯了浓茶的同事一喝这清淡、甜香的茶,直夸好喝。弄得漂亮的老板甚是不悦,品评说,这样手法泡出的茶,好茶、歹茶都好喝,都是米汤味,品不出茶的优劣,说自己要是这样泡茶还不得亏死了。

的确,品茶有品赏和品鉴之分,品赏是欣赏、把玩,可以不着边际、云淡风轻;可以不管它来自哪里,去向何方。品鉴是品评、鉴定,更专业、更实际,它关乎那座山、是古树还是台地、是纯料还是拼配、是湿仓还是干仓,采摘时间是(清)明前还是(清)明后,价值空间有多大,有多少人喜欢,可以销往哪里,需求者有多少。我勉强属前者,漂亮的老板属后者。

很多人爱喝茶而有了茶瘾,所谓早茶一盅,一天的威风。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对茶上瘾,我想不会,爱它而不依赖它,欣赏它而不亵玩它,这是需要理性的坚持。我何尝不明白,你一旦对某样东西产生依赖,便不能理性地面对它。

因此,更喜欢泡茶而不是喝茶,喝茶可以喝出茶的五味杂陈,泡茶能够泡出茶的精神灵魂。人人会喝茶,但不一定人人会泡茶。同一款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人,泡出的茶味、茶气、茶韵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泡出的茶都是不一样的,更别说不同的人。有如茶道里面讲的“月映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不同的茶,对茶具的选择、投茶多少、过水时间、水温高低要求均不一样。须针对其气质、特性,因势利导、用心呵护才能将其最好的一面引导、表现出来。特别是泡绿茶时,水温高低是极为讲究的,高一分茶香欠清纯,低一分茶滋味显淡薄。为此,便分外珍惜每一泡好茶的来之不易。

遇见一款好茶不易,需轻品浅啜、细细体味、用心待它。曾遇到过一泡上好龙井,难得的清新淡雅,无味之味至纯至真。终于明白,因为龙井、因为碧螺春,润泽了吴侬软语,滋养了才子佳人。因为有了普洱茶,才有了边陲汉子的坚韧和豪迈。

经常会被人问起喜欢喝什么茶——春天喝绿茶,那清新鲜活的生动,似春风拂面、似春雨沁人心脾;夏天喝普洱生茶,大山大水、大森林的清新怡然、奇香氤氲、袅袅于胸、绵绵不绝;秋天喝铁观音,高远的香气、悠长的韵味,天高云淡;冬天喝红茶,红艳的茶汤、甜香中再加一点玫瑰,会让人有身处古城堡壁炉旁的错觉。绿茶、乌龙、红茶、生、熟普洱各有千秋。 

我喜欢泡竹叶青时茶在杯中上下沉浮的飘飘然,像竹影婆娑;喜欢红茶的明艳、温暖;喜欢普洱茶变化多端、不可触摸的历史感和岁月的味道。

喝什么茶需由心境而定。

有时候泡茶并不为喝茶,拾一款存茶,用或高或低的水温,或长或短的时间,或硬或柔的手法,泡出清澈明艳、晶莹剔透的汤色,品出温润绵柔、浓郁醇厚、顺滑香甜的口感,感受平和心境下岁月留存其间的陈香、陈韵,这便是与它惺惺相惜的缘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