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铲除社会毒瘤

    2015-03-24 14:06:59

盘龙公安往事之

铲除社会毒瘤

  张念炜 通讯员  

“昆明解放后,治安形势仍不容乐观,国民党特务、土匪、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反动党团骨干分子依然存在。为了彻底铲除这些旧社会的污泥浊水,盘龙分局着手整顿社会治安,结合镇反,开展禁烟禁毒运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严格各项治安行政管理。”

老民警金永祥的讲述依然悠远。

 

禁烟禁毒运动 

19506月起,盘龙分局先后建立起小南门等11个派出所,实行以户口管理为基础的户口、治安分段管理责任制,代替民国时期警察的站岗、巡逻制。

19519月,各公安分局组建治安保卫委员会及户籍组长等群众组织,成为公安机关的有力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取代昆明市起义后成立的“街支会”,彻底废除国民党的保甲制度。19513月,各公安分局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有计划、有组织地全面开展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金永祥介绍,镇压运动经历三个阶段,历时两年半,到19536月底结束。经盘龙区内各公安分局镇反判定,共查出特务、土匪、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反动党团骨干分子1635人,占全区人口总数149061人的1.09%

“与此同时,配合农村的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全市的民主建政,协助专县农村捕回地主恶霸、土匪335名,本地处理封建把头、街道恶霸等172名。”

金永祥说,公安机关成立后,即着手整顿社会治安,结合镇反,开展禁烟禁毒运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严格各项治安行政管理,惩治贩毒大犯,帮助数以万计的烟民戒除吸毒恶习,取缔妓院和烟馆,收容近万名的妓女、乞丐、小偷和散兵游勇,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新型劳动者。

“短短三四年时间,就清除了国民党遗留下来的政治垃圾,迅速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战胜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颠覆、破坏和渗透,社会治安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人人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

 

二次镇反活动

在此基础上,公安工作在中共中央“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投入保卫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盘龙分局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保卫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上来,着手进行经济文化保卫、刑事侦查、治安管理等各项基础业务建设。

1955年,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即将到来之际,各种反革命势力蠢蠢欲动,妄图颠覆基层政权,进行暗杀,抢劫、放火、造谣等破坏活动,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也日渐突出。”

金永祥说,盘龙分局在区委及昆明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下,立即在社会上和单位内部开展第二次镇压反革命活动。在打击反革命和刑事犯现行破坏活动的同时,搜捕了一批逃亡的、隐藏较深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破坏分子。

“社会的镇反运动和内部肃反斗争,有力地保卫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新人民币发行、粮油统购统销、棉布计划供应等经济改革措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金永祥介绍。

1956年,在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大好形势下,出现犯罪营垒分化瓦解的迹象。盘龙分局遵照上级指示,适时停止集中搜捕行动,开展强有力的政治攻势,迫使一大批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纷纷投案自首。

 

声势浩大的“安全运动”

1957年,在中共开展全党整风运动期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发起猖狂进攻,妄图否定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地、富、反、坏分子企图东山再起,互相纠集,进行复辟活动,从而出现严峻的“夏季形势”。

中共中央及时发出“再给反革命分子几次打击”的指示,盘龙分局传达全国和省、市公安会议对敌斗争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结合反右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粉碎国内极少数仇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反革命分子地下组“党”建“军”的变天复辟梦。

“为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1958年还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安全运动’。接着,按照党的政策,对地、富、反、坏、右分子广泛地实行就地社会改造,巩固、捍卫了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镇反运动,经历起伏三个阶段,到1959年基本结束,全区出现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局面。”

金永祥欣慰地说,1960年后,公安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在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的情况下,盘龙分局组织机构也日趋健全和发展,先后建立起预审、刑侦、特管等业务部门,公安业务基础建设也有所发展和提高,并加强了监所的执法检查。

同时,对敌斗争由运动形式转向隐蔽斗争,盘龙分局加强侦查破案,经济、文化保卫和治安管理工作,打击处理进行各种现行破坏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保持了盘龙区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