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旅行记”
2017-03-03 11:53:14
包子“旅行记”
文/曹振华 刘 坤 编辑/海世梅
一大清早,急促的电话铃声便划破了墨红派出所户籍办证大厅的宁静,此时,还没到上班时间。户籍民警小刘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接起电话,只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小刘忐忑的心这才平静了下来。电话是三天前送蒜苗来的张大姐打来的,带着几分疑虑,几分期待,小刘用心聆听着电话里送来的信息。
九月,又是一个开学际。这天,户籍室里来了两名不那么起眼但却“不平常”的群众:一位身带残疾的大姐,紧随其后的是一位眼睛似乎有点问题的男士。看到他们一路风尘仆仆的样子,小刘立即将大姐和男士迎到户籍室的坐凳上,为两位倒上热乎乎的茶水,耐心细致与两人拉家常。
在一来一往的交谈中,小刘了解到四十余岁的大姐姓张,家住在富源县墨红镇的一个贫困山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和身体不太方便,很少出远门。而和张大姐一起来的男士是她的丈夫,确实患有眼睛疾病,视力不好,走路和出门也不太方便。张大姐和她的丈夫在遥远而贫困的山村里,由于很少出门,至今小儿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也一直未能落上户口,隔天就是九月一号,孩子就要开学了,学校要求孩子在开学时必须要带户口本去报名和办理学籍。张大姐一家不知该如何是好,便一路询问着,从居住的村子找到了墨红派出所。
得知张大姐一家的这些情况后,小刘更加上心了,亲力亲为地帮张大姐组织完善了落户材料,核实张大姐家的实际情况,向所领导反映了张大姐家孩子落户问题……经过近一个上午的协调,张大姐家孩子的户口终于落上了,张大姐的孩子也赶上了学校录学籍的最后期限。
原以为此事到此就结束了,可就在三天前,小刘在办公室里突然接到张大姐的电话,客气的张大姐在电话里叫小刘到墨红农村客运站拿蒜苗,说是没有什么好东西来回报小刘对他们的帮助,便送了点自家种的蒜苗给民警尝尝。
听到大姐淳朴的话语,小刘久久无语,内心却波涛似海,无法平静。在墨红农村客运站里,小刘再次见到了出门不太方便的张大姐,这位朴实、勤劳、善良的大姐,尽管身上带着残疾,尽管生活异常艰辛,但被岁月侵蚀过、被生活折磨过的脸上,依旧挂着最淳朴的微笑。张大姐一人挑起家的担子,可是所有的困难并没有压垮大姐残疾的身体,她仍然坚强地搏击在生活的潮头,小刘只是尽了一个户籍民警的职责,而她却将这当做永久的恩情。因为还有工作,小刘拿起张大姐送来的蒜苗,硬塞了一百钱给张大姐后,就匆匆道别了。
晨雾锁住了乡村的通道,更锁住了山村的宁静。这天一大早,小刘又接到了张大姐的电话,焦躁不安的心失去了往日的淡定和从容。三天前,张大姐跟小刘说,她丈夫说要来把她跟孩子的户口注销,她有些担心。对于张大姐的这位丈夫,小刘对他的印象不太完美,前不久他家孩子刚上完户口,回去他就把户口薄损毁了,害张大姐又从一百余公里的山村重新赶来派出所办理。
听着电话里张大姐的心声,小刘的眼眶噙满了泪水。张大姐说,她亲手做了一份包子,从她住的地方带到了墨红农村客运站,让小刘过去车站拿。
从张大姐住的山村到墨红派出所,百余公里路程,跨越两个县,正如古人所说的“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那样,这份跨越百余里的“包子”肩负着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传递着一份特殊的警民情。
吃着那份没有华丽包装,没有精雕细琢,甚至没有一丝温度已经冰冷的包子,小刘和同事们觉得味道好极了,这是其它包子没有的独特味道——感动。
(作者单位:富源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