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园区盛开幸福花
2015-03-09 13:59:40
乘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在永善县的崇山峻岭间穿行,一个个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不时进入眼帘,金灿灿的白桔、青幽幽的花椒、珍珠般的砂仁——当曾经一贫如洗的农民收获丰收果实的时候,脸上总是绽放出幸福的花朵。“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上级领导的关心,让我们这昔日拉屎不生蛆的茅草坡变成了现在金窝窝!”黄华镇金寨村大茅坡村民小组村民崔兴万的一句肺腑之言,道出了永善县众多农开项目受益者的心声,也折射出了永善农业综合开发业绩。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农业综合开发的初衷是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但永善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土地不保水,十年九旱草成窝,农民勤耕苦种难过冬。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使永善县委政府及农业开发主管部门得出了一条结论——根据永善的实际,无论怎样加大投入,也难以让贫瘠的土地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种植经济作物,赚了钱再买回粮食,这才是永善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路。
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到底种什么才能够让老百姓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永善县委政府及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深入调研后发现,永善虽然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但靠近金沙江和不同海拔的立体气候,又为永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永善的花椒、砂仁、魔芋、白桔、枇杷等在国内就享有盛名,只是规模不大,很难形成竞争优势。
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于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永善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县的小康。为从根本上找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出路,永善县委政府专门制定了《永善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培育壮大九大产业,并把高原特色农业摆在第一位。
永善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修路、修沟渠、建水池、平整土地、引进优良品种、开展技术培训等。目前,以高原特色农业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在永善已开出艳丽的花朵,很多示范园区,硕果飘香。
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随着我国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群众投资意识的增强,全国上下已经逐渐形成了一股“大农业”投资热潮,发展庄园经济成为投资农业的趋势,提倡以现代性要素改造传统的农业、农村、农民。要实现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必须将资金、技术、知识、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吸引到农业中来,与土地、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配置。在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土地流转的背景下,农业庄园实现了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作为资本加以转让,使土地向种田能人或农业经营者集中,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多功能为方向,把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观赏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产出多样化、规模化,经营管理企业化,生产与市场紧密联接的有机体。农业庄园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体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趋势,为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竞争提供了一种较为现实的模式。通过庄园经济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性生产要素引入土地,可以极大增加产出,促使土地升值,通过拓展旅游的产业链条和内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统一。
永善县农业综合开发,秉承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升级换代,有利于促进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山区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利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潜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等基本原则,选择土地相对连片集中又适合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地方,先行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试点示范。(下转第二版)
◆记者朱德华
(昭通日报)
来源:光明网
云南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