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瑶族的传统风俗

    2015-04-17 17:32:44

    丧葬


过山瑶的丧葬习俗与汉族的丧葬习俗差异不大,实行土葬,也有的二次葬。为死者超度亡灵,做斋等。

排瑶亦行土葬,其葬俗较特殊,独具特色。每当老人去世,亲属把尸体移置床边成坐式状,以便放置到“老人椅”。“老人椅”是排上的公共财物,谁家有丧均可使用。随即到村头鸣鸟铳报丧。死者的相关十二代亲属或亲戚闻讯后纷纷来家凭吊。家人为死者“买水”洗浴后安放在“老人椅”上,用腰带连同椅的靠背扎稳如端坐状。由亲属们用锦物铜牌、铜铃、项圈等装扮“老人椅”上的死者。排内民间信仰礼仪主持人“先生公”为死者念经超渡,然后出殡。出殡时,人们抬着“尸椅”,由送葬队伍架起白布作为“灵桥”牵引走向坟地。到达墓地后,将尸身从老人椅中解开,御下装扮的饰物,由长子背尸安放在墓坑的棺木内,然后盖棺掩土。随葬品有碗、筷、陶罐等。陶罐内装稻谷、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种子,意谓人死后到另一世界还要耕作生活。排瑶丧葬属屈肢仰葬,墓不刻碑,只放置石块竹幡、木桩作标帜物。一般不作二次葬,如认为第一次葬墓地风水不好,才举行二次葬。非正常死亡者,如自杀、溺水死、被猛兽毒蛇咬死、妇女难产而死等,认为是野鬼恶魔作怪,死亡的人不举行常规葬礼,只是草草埋葬。

成人礼


瑶族有很多宗教风俗习惯。“度戒”(或称“过法”)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每个男子通常在八、九到十六、十九、二十二岁时,都要举行一次“度戒”仪式。“红头瑶”称之为“度鳃”,“篮靛瑶”称为“栽奢”,“沙瑶”称为“在”,富宁部分瑶族称为“者三”。

“度戒”有戒师主持,先由戒师看“大同书”、二十八宿、六十甲予以择日举行。瞪戒"仪式有“大度”、“小度”或“度天戒”、“度地戒”之分。“大度”通常由七个戒师主持,“小度”通常由五个戒师主持。“度戒”期间,该男子须在戒师家吃、住,不能出门,不可见天,走路时须戴帽低头,除戒师之外,他人不得与之讲话,不得吃油荤食物。入夜,方由戒师传授各种宗教仪札和课目,如背颂宗教经典和本民族、本家族的历史等。“度戒”仪式在村寨附近的草坪上举行,度时先搭一巫台(“蓝靛瑶”称“窝来”)于草坪上,然后由戒师将“度戒”之人引上巫台,并由戒师念经请神,诸神和众人既至,戒师使领“度戒”者对天发誓: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劫,不奸女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不做官欺人等等。誓毕,戒师掇火于水碗内,表示如有违誓,命运将如同火入水而灭。然后,戒师即喊一声“度下!”“度戒”者随即全身卷曲,两手指交叉紧扣膝盖,置头于两膝之中,从巫台上一滚而下,台下有八人预先投一藤网接应,从巫台“度下”时,若两手松脱,四肢朝天,则不仅被人耻笑,且被认为“功德修得不圆满”,没有“过关”,“神鬼不灵”,是一件终身的憾事。“度戒”后,由戒师宣读日后所应遵守之法纪,加盖手印,由“度戒”者保存至死。

“度戒”在瑶族男子中有着成丁礼的意义。经过“度”和“度戒”“过关”者,日后便可继续与师父学习经文礼仪和其他道德训条,井受到社会尊敬,还被认为可以得到神灵保护;反之,则没有社会地位,不能取得姑娘的爱慕,甚至难以找到老婆;年长者如未举行此项仪式,一定时候需要补行,否则被认为“不是瑶家人”。长期以来,“度戒”已成为瑶族人民训诫孩子应该如何做人的教育形式,而且在瑶族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瑶族男子命名有两次,一为乳名,一为法名;法名即“度戒”后由师父所取之名,此法名平时他人不得乱喊,唯有师父才能呼喊。瑶族有“拜寄”习惯,即小孩生病时,父母便认为自己命薄,须再拜寄他人为“干爹”、“干妈”为之“保全”,拜寄时先在门前插香,三日后先来客人为“干爹”、“干妈”,并为小孩另取新名,以示解脱病灾。





云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