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瑶族的传统建筑风格

    2015-04-17 17:30:00

    瑶民居住房屋的样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砖瓦式的,二是泥瓦式的,三是干栏式的,四是围篱式的。屋顶均为“人”字型。房屋的坐向,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异,一般以坐西向东或坐北向南的居多,也有坐东向西或坐南向北的。

  瑶族的建筑

    砖瓦式的结构是下为砖,上为瓦。并有飞檐和无飞檐之别。飞檐式的结构,主要分布在湘、桂、粤三省(区)交界处的瑶民村落。值得一提的是,在广西富川县瑶族居民村发现有一些具有战略防御的建筑群。这些村落设有一道道重门、关卡,外来之敌难以入内。这种带有防御性的建筑群体,与兵荒马乱、人心不安的旧社会有关,也是原始部落的遗存。

    泥瓦式的结构,下以泥为墙,上为瓦(或杉皮)。

    干栏式的结构,一般在林区盛行。下围木板,上盖瓦(或杉皮)。分上、中、下三层:上一层放杂物,中一层住人,下一层畜牲口、家禽之类。在中一层檐下,设干栏和长板凳,供人乘凉及活动等。

    围篱式的结构,下围竹篱笆或小木条,上覆茅草(或杉皮)。其中,又有坐地式和楼房式两种。坐地式,是挨着地基建筑;楼房式,是四个柱子落地,楼板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前者比较普遍,后者见于广西西部布努瑶地区。居住这种围篱式房子的瑶民,一则经济困难,没有能力盖较为讲究的房子,二则因经常进得游耕,居无定处,所以也不需要盖造价高的房子。

    房屋内部的格局也多种多样,有厨房、膳厅、洗澡间、卧室、厅堂、神位、贮藏室等布局。它充分反映了瑶族人的生活习惯。

    瑶族的“叉叉房”

    瑶族的“叉叉房”为竹木结构的草顶房。一般为三开间带前廊。前廊是歇息和家人团聚的场所。正房上方设有阁楼。阁楼下有火塘,用于起居和做饭。阁楼上为卧榻,有直爬梯供上下,虽然,这种房子受熏烟之苦,但很干燥。

  瑶族的建筑

    瑶族的“叉叉房”为“天幕系”住屋,主要流行于勐腊瑶区。


云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