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传统建筑风格
2015-04-17 17:47:34
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布依族的居房与傣族竹楼相近,但是用木头作主结构,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干栏式3间3层竹木结构。底层不砌墙,用木料作栏栅,关牲畜,中层用凤尾竹编扎四周,用以住人;上层堆放杂物。屋侧用毛竹搭一阳台,直通楼面,可乘凉、晒物。称之为“吊脚楼”。
民居
布依族习惯近水而居,村寨依山傍水,周围生长着茂密的竹林或风水树。寨前田畴纵横,河溪环绕,岸柳成行,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寨内多聚族同姓而居。住平坝者,大都建有矮墙院落,居山区者因受地形限制,房屋依山而建。楼房叠加,有的修成前半部为楼房,后半部为平房的“吊脚楼”,这就是历史上“干栏式建筑”的沿续。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布依族人,他们的民居也不尽相同。从形制上看,有杆栏式楼房、吊脚楼,也有平房;若论材质,有木结构的,有木石结构、土木结构的,还有用石头砌造的……
石板房一般是3间,如今也有5间的,但必须是单数,民间认为,单数属阳,这对于生活在阳间的人来说,方能世世代代安居乐业、兴旺发达。石板房的布局,中间较大的是堂屋,这是全家人的活动中心,是吃饭、待客、休憩和妇女做蜡染的地方。两侧的房屋是卧室、厨房。堂屋正中设有神龛供奉祖先,左右两侧分隔成灶房、寝室、客房。室内设有火坑,供一家聚暖炊薪。房屋用木材建造,屋顶盖瓦,有的盖茅草或稻草;安顺、镇宁、关岭、普定和六枝一带,由于地产石头,住房从基础到墙头都用石头垒砌,屋顶也盖石板,俗称“石板房”。加上山寨的石砌寨墙和山顶的石筑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如扁担山石头寨,所有房屋沿等高线排列。住房和寨墙、古堡、寨内通道,以及横跨河流的平桥、拱桥、梯田保坎等等,无不用石头修筑。连家庭生活用具,诸如碓、磨、钵、槽、缸等等,全离不了一个“石”字。堪称“石头王国”,显示出布依族人民匠心独具,工艺精湛,善于就地取材的聪明才智。
石板房
布依族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看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方)式的石板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
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5至6米高;以石板盖顶,风雨不透。总之,除檩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用的桌、凳、灶、钵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无华,固若金汤。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放火,只是采光较差。
布依族村寨
常建于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地,极少有远离江河溪流而居的。故有“高山苗人水仲家”的俗语,还有“布依水乡”之称。村寨周围有茂密的风水林和竹林环绕,有高大的芭蕉树点缀,风景宜人,一般是数十户至上百户为一村,通常几个家族或几个姓氏聚集而居,单家独户散居的很少。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靠山最好是“卧狮拱卫”、“青龙环护”、“贵人座骑”等山势;向山要选“二龙抢宝”、“双龙戏珠”、“万马归槽”、“寿星高照”等形态。好在布依族地区多为石灰岩山地,这种苍山翠岭并不难寻。起房造屋要选吉日,吉日前一个月请木匠破料做房架。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房架竖好,岳父家送来大梁,大梁上拴有红绸扎的大花朵,并有乐队和舞狮队鸣鞭炮伴送。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云南影视